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12月6日至8日之间,这一日太阳到达黄经255°。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在我国北方,因为天气寒冷,降水便转化成了降雪。在大雪节气之后,虽然并不代表一定会下“大雪”,但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大雪时节只是代表天气更加寒冷,与气象学的“大雪”并不同。气象学的“大雪”是指: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
在我国,大雪时节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很多地方是在冬至之后的三九、四九天气达到最冷。在南方,大雪时节还是有比较暖和的天气。
对于农业活动,大雪时节并方是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此时北方地区田间管理也很少,属农闲时节。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加强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很重要。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