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在平面或球面上(比如地球仪)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传统地图的载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地图等多种载体。
地图的特性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地图上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过地图语言来实现的。地图语言包括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两部分。
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地图的方向
全世界的地图的方向都是统一的,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基本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包括地理名称和数字。
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相关知识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比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比如山的高度)。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