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有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指南针
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指南针的发明于北宋时期。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
造纸术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公贵族使用。
人们都知道蔡伦造纸,实际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这并非否定蔡伦造纸之功,而是说蔡伦的造纸术并非是突然之间的发明,它有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
火药
火药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通常认为是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印刷术
目前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书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间刊行的《金刚经》,该经长5.18米(17英尺),卷轴格式。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黄金时期,许多僧人参与印刷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