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常识 >

地震知识

地震(英文:earthquake),是由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大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类型

(一)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1)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 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产生原因是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强度不大,造成的危害较轻。

(二)构造地震的分类

(1)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2)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3)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地震等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划分地震释放能量的单位为尔格,一度电(一千瓦小时)的能量为3.6×10¹³。

1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¹³尔格

2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¹⁴尔格

3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¹⁶尔格

4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¹⁷尔格

5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¹⁹尔格

6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²º尔格

7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²²尔格

8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²³尔格

8.5级地震:释放能量为3.55×10²⁴尔格

由此可看出,每级地震能量相差为31.5倍,根据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1)弱地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地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烈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大地震。


地震相关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一般震中距越小的位置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因此存在数个烈度区。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本文地址:https://www.880028.com/shenghuo/2024/1026/11407.html